最新資訊

政府資助的社會房屋提高個人及家庭的幸福感研究調查

樂善堂為檢討由政府資助的社會房屋「樂屋」成效,委托了香港大學護理學院進行社會房屋之成效研究和分析。負責研究調查的香港大學護理學院香港大學基層醫療健康教研中心副總監王文炳教授發布研究數據時表示,「樂屋」首項研究於2022年8月以橫斷面調查進行,向居住於樂善堂小學、宋皇臺道組合屋以及荔枝角道和旺角自由道唐樓翻新的「樂屋」項目之居民進行訪問,當中109戶完成調查,並評估了106個兒童,69.4%住戶表示家庭入息有改善、59.6%表示親子關係改善、62.6%表示孩子成績有進步、84.3%孩子表示生活得開心愉快。

為進一步了解由政府資助的「樂屋」成效,香港大學護理學院於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向申請荃灣象山邨的居民進行縱向研究,由居民申請到遷入再追縱6個月之生活情況,145戶家庭,134戶完成了基線調查,126戶完成了6月後的追蹤調查。

研究測量以幸福感基線作為指標,當中共有6項,包括居住環境、社區環境、家庭關係、個人健康狀態、兒童發展及健康行為。

居住環境上,75.4%受訪居民表示生活環境不再狹窄、72.2%住戶指個人空間得以提升、78.6%指空間及設備較以往好。社區環境方面,99.9%受訪居民指樂屋公共空間衞生情況理想、100%指設施好、92.9%指社區支援佳、97.6%表示鄰里關係好。家庭溝通質量和幸福感方面全部提升至7.16至7.44以上,當中減少焦慮情況至18.6%、抑鬱症狀減少22.4%。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幸福指標量表,基層家庭入住「樂屋」後幸福水平提升,由38.10上升至41.17,孩子的快樂指數也提高。

王文炳教授總結整個研究時表示,受訪的「樂屋」居民大部份居住於面積僅100多呎的劏房或不適切住房如天台屋等,研究充份發現,社會房屋「樂屋」較其他提升幸福感的介入點來得全面和有效,當中家庭質量、幸福、伴侶關係和家庭支持提升; 改善了居民個人的焦慮或抑鬱症狀,達至健康生活。家長們亦樂見孩子變得更快樂以及行為和心理狀態有所改善。

房屋局副局長戴尚誠表示,明白居住環境對一個人、甚至整個家庭的命運有莫大影響。房屋局一直以令市民安居樂業為首要任務,除資助過渡性房屋項目並積極協助各個非政府機構發展和營運過渡性房屋項目外,亦努力運用新科技、新建築方法及新思維,以制定良好的房屋政策為己任。是次研究正好為我們推展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增強推進力。除了肯定由政府資助的過渡性房屋的價值外,更重要是讓我們多方面了解過渡性房屋如何改善市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素,為將來房屋政策的制定方向帶來啟發。

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認為,政府推出很多民生政策和項目扶助弱勢社群,當中成效評估和研究實有助檢視政策和項目,令政府資源更用得其所。樂善堂配合政府施政,推動由政府資助的過渡性房屋5年多,根據香港大學護理學院進行的研究、加上個案面談獲得的正面評價,可見短期房屋措施為基層戶整個家庭和個人帶來幸福感。樂善堂位於大埔黃魚灘過渡性房屋以及彩虹彩興路的過渡性房屋陸續完工,並於4月份開始入伙,有興趣的劏房住戶和基層居民,可登入房屋局過渡性房屋平台申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