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樂善堂轉贈愛計劃整體報告
推出第二期樂善堂轉贈愛計劃 We Share! We Can!
擴展三區中學 支援基層學生電子學習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不少基層學生及家庭生活、經濟、甚至學習上亦出現嚴重困難。九龍樂善堂與伙伴機構「學校起動」計劃以及「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於2020年5月10日一同發動首期「樂善堂轉贈愛計劃We Share! We Can!」,呼籲各界人士捐出政府派發的1萬元,轉贈至因疫情而陷入經濟困難的基層學生之家庭。感謝各界善長踴躍支持及正面評價,樂善堂現推出第二期計劃,並擴展三區之中學。本堂繼續以「零行政費」,處理個案並將善款直接捐予學生家庭,期望津貼能幫助學生購買電子設備,在家學習。
 

第一期計劃已收到共192宗申請,發放合共港幣1,242,300元。所有申請由樂善堂轄屬學校及「學校起動」計劃之參與學校轉介,個案經由學校校長或班主任推薦,最後由樂善堂審批並發出一次性緊急援助金。計劃獲社會各界積極響應,第一期計劃籌得理想善款,共港幣2,084,267.7元,本堂現推出第二期計劃,以支援更多受疫情影響之家庭。
第一期受惠學校名單請按此下載名單

 

第二期計劃預計於開學日後正式接受申請,向受惠家庭提供港幣3,000元的一次性津貼。受惠學校包括「學校起動」計劃76間中學以及樂善堂轄屬17間中學、小學及幼稚園,並擴展至觀塘區、深水埗區以及葵青區的中學,共28間,期望讓更多有需要學生受惠。
第二期受惠學校名單請按此下載名單

 

九龍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女士表示,疫情持續半年,感謝各界善長全力支援第一期轉贈愛計劃,紓緩學生們家庭之困難。開學在即,樂善堂期望透過第二期計劃,補助有需要的學生購買電子設備,如手提電腦、平板電腦或無線路由器 (WiFi Router)等,協助基層家庭學生在家進行電子學習,以不影響學習進度。在此呼籲非有緊急經濟需要之善心人士能夠轉贈善款,一同支援基層學生。

 

現誠邀各界善長支持是次計劃,本堂以「零」行政費收集善款,全數善款轉贈予有需要之學生,善款愈多,本堂將考慮擴展至學界,讓更多有需要學生受惠。捐款請上:www.loksintong.org 或WhatsApp 5485-1633。


樂善堂謹代表受是次計劃受惠的家庭及學生,向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謝,並於疫境期間協助他們渡過困難;共同發揮守望互愛精神,建立和諧社會。

 

轉贈愛小故事

平日一家四口以即食麵充飢,功課、吃飯等活動空間僅在床上……
但疫情下生活艱難,別無他法……

家家(化名)現時就讀幼稚園K2,與哥哥和父母一家四口住在劏房,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李爸爸在疫情前從事電梯維修工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李爸爸於四月份開始失業,一直四出尋找工作,但也未收到回音。在沒有收入下,一家四口之生計難以維持。家庭每月開支約$14,000,他們希望靠自己雙手賺取入息,維持生計,沒有領取綜援,希望將政府資源留給更有需要的人,於是兩夫婦繼續尋找工作。

李媽媽於五月份找到一份跨區的兼職清潔工作,由於清潔工作以日薪計算,五月份開始,李媽媽為了一家四口,每天工作,幾乎沒有休息的她明白必須堅持,否則手停口停。但她已經感到很滿足,至少能應付房租開支,穩守劏房這個家。為了慳錢,平日一家四口以即食麵充飢,雖然知道即食麵沒有營養,但疫情下生活艱難,別無他法。

家家的班主任於五月初致電李媽媽,得悉一家的情況後,親自上門家訪,看到家家他們一家四口住在環境惡劣的劏房中,李爸爸每晚睡在地上,而家家和哥哥無論做功課、吃飯等活動空間僅在床上。傾談中完全感受到他們一家的徬徨無助。班主任見到「樂善堂轉贈愛計劃」報導,於是幫家家申請計劃,推薦予樂善堂,在短短一星期,將善長捐贈的$10,000,轉贈至家家的家庭,以解決他們一家四口之經濟困難。
 


家家親手畫了一幅圖畫,內有六朵笑容燦爛的花朵,代表他們一家四口外,還有兩朵代表樂善堂和善長,的確,樂善堂團隊和善長因為能夠幫到有需要的人而感到快樂。

 

身兼父職,獨力為兩子奔波……
長期壓力,身體及情緒超出負荷……

張女士一直身兼父職,於地盤從事勞動工作,即使艱辛、日曬雨淋,她仍堅持自食其力,每月靠著約兩萬元加班費連薪金,養育兩名就讀中學的兒子。雖然一人身兼父母兩職,一家三口居住於百多呎劏房中,但見到兒子孝順和成長,正正是堅持下去的最佳動力。

惟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張女任職的建築公司,在二月下旬開始減省人手,張女士因而失業,唯有四出找散工來維持生計。每月收入由兩萬元銳減至幾千元,但她仍然希望靠兩手及汗水繼續生活。可惜好景不常,張女士為口奔馳,近月開始出現網球肘、腰痛等痛症,加上家庭經濟出現變化,財政陷入拮据,憂心無法支付屋租及負擔自己和兒子的生活費。不知不覺下,患上情緒病,並需要看醫生,不時因控制不了情緒,向兒子大發脾氣,嚴重影響了原本和兒子們良好的親子關係。

一向愛錫母親的兒子,有見及媽媽狀況每況愈下,於是向學校社工求助,社工和老師探訪他們一家三口,了解他們疫情下的狀況後,建議張女士申請「樂善堂轉贈愛計劃」。在短短一星期時間內,樂善堂團隊已發放$10,000,親身送上善款予張女士以解其燃眉之急。

張女士在領取資助當天,與同事分享,她全家人僅餘下約$600,原本以為所有積蓄今個星期已用盡,獲得善長轉贈這$10,000資助,好像奇蹟降臨她一家人身上。她表示,雖然不知道捐贈者是誰,為回饋善長無私奉獻,她在未找到全職工作之前,希望可以和兒子參與樂善堂義工服務,幫助同路人,藉此答謝善長幫忙。
 


張女士一對兒子親自製作心意卡予長者,希望籍此將心意轉達至無私奉獻的善長手中。

 

每句感謝,是對善長最窩心的回禮

本堂希望透過轉贈愛計劃,讓資源有效及確切地幫助有需要的人。
計劃以來,我們收到不少來自受惠家庭親手繪畫的感謝卡,透過配對方式,將感謝卡再次轉贈至善長手中,讓社會充滿更多愛與關懷。

「感受到你的無私奉,人間還有愛

「很感謝您為我的家庭送上窩心的援助,能夠幫助我解決房屋和兒女學習的需要

「我的家庭因疫情原故父母被迫失業經濟困難。轉贈愛計劃對我們來說是雪中送炭,讓我們能安然渡過這最艱難時期。」

「這一年內我看到不少人性的光輝,可能這筆款項在他人眼中並不重要,但我們因這筆款項而脫離難關,這一份善心難能可貴。」

 

樂善堂會繼續透過更多方式,致力為更多有需要人士提出援助。

疫境當前,期望與各界攜手,為社會做多少少,齊齊渡過難關!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是次伙伴機構「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為計劃進行社會研究,目標是研究額外的資助對受惠家庭的影響,捐贈者對捐贈這一萬元的背後理念,以及此利他行為對捐贈者及受惠者的身心影響。目的是讓此善行變得更有意義,以建構一個關愛的社會。(為保護雙方,所有捐贈者和受惠者都會匿名處理。)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葉兆輝教授表示,「施比受『更為有福』」
葉教授曾於「轉贈愛計劃」之前進行先導計劃及社會實驗 ,捐款人及受惠嘅家庭同時因一項善款,各自產生更高的快樂指數。


傳媒報導 (排名不分先後)

2020511

  1. 東方日報:https://bit.ly/3bmuaX5; https://bit.ly/2Lk72xz
  2. 星島日報:https://bit.ly/3dCI8FN
  3. 頭條日報:https://bit.ly/3fyHScy; https://bit.ly/35MU6tu
  4. 香港商報:https://bit.ly/35MLenX
  5. 香港01https://bit.ly/2Lk7YSS
  6. 晴報:https://bit.ly/2SPFG6I; https://bit.ly/3bssNpT
  7. 巴士的報:https://bit.ly/3bmpekS; https://bit.ly/3clImkp
  8. 雅虎(香港)https://bit.ly/2YPir0i
  9. Oh! 爸媽:https://bit.ly/2WFGH2m
  10. Master Insight:https://bit.ly/3fEIHk0
  11. 香港仔:https://bit.ly/3bgVVA1


2020619

  1. 明報:https://bit.ly/37MDTpm
  2. 星島日報:https://bit.ly/2YTqbgg
  3. 頭條日報:https://bit.ly/3dj4g7z
  4. The Standardhttps://bit.ly/3hS7guT
  5. 經濟日報:https://bit.ly/2YnqDEk
  6. 熱血時報:https://bit.ly/3fOA4mr
  7. 巴士的報 https://bit.ly/312IemU
  8. 信報:https://bit.ly/3hP0er2
  9. Oh爸媽:https://bit.ly/3epdcJL
  10. Metroland 新城地產街: https://www.facebook.com/478283262318791/posts/1665216476958791/

 

2020621

  1. 頭條日報:https://bit.ly/2YXd25L
  2. am730https://bit.ly/313rXxX
  3. 晴報:https://bit.ly/2YlF5Nd
  4. 巴士的報:https://bit.ly/3fHREsb

 

查詢:企業資源拓展部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2272-9808 / 2382-1576 / 5485-1633 (What’sAp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