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九龍樂善堂140周年】以SEN 障礙賽領跑員為己任

樂善堂於2012年以自負盈虧方式開展「樂善童心」特殊學習需要兒童計劃,並於2016年成立「樂善堂楊小玲言語治療中心」。

2019年,在現任主席陳李玉佩及夫婿陳達華先生捐贈港幣100萬元下,開展支援特殊學習需要兒童計劃。樂善堂以跨專業合作模式為基層家庭提供專業的特殊幼兒服務,包括言語治療、特殊學習、感統治療及心理輔導服務。

SEN(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特殊教育需要)學童主要類別包括:1. 特殊學習困難(包括讀寫困難及資優)、2. 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3. 自閉症、4. 言語障礙、5. 聽障、6. 視障、7. 肢體傷殘及8.智力障礙。近年政府在對學前SEN兒童的支援已大幅改善,在社會福利署的統籌下,確診的SEN兒童可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大大減低輪候時間,在幼兒成長的關鍵期,及早介入,改變SEN兒童的一生。

「愛要說出口」 以遊戲敞開孩子的內心世界

4歲半的悅悅很多時睡醒後便會哭,因為她不擅於表達自己,語言能力比同齡的小朋友弱。悅悅的媽媽十分擔心:「我不知怎樣才能幫到囡囡。看著她,心好痛。」因疫情關係,悅悅未能與在內地工作的爸爸見面,心情低落。媽媽已用盡不同的方法,如以畫畫紓緩她想念爸爸的情緒,希望可以幫助她解開心結。

樂善堂透過陳達華伉儷贊助的「童心同行 - 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全方位支援計劃」安排言語治療、職業治療及遊戲治療服務予悅悅,加強她的言語表達能力,並同時處理悅悅的情緒狀況。言語治療師教授悅悅一些表達技巧,幫助她用不同的詞彙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社工亦透過不同的玩具和角色扮演,提供一個安全和舒適的環境,讓悅悅慢慢釋放藏於心裡的情緒和幫助她疏理與爸爸的感情。完成訓練後,悅悅比之前明顯開朗了很多,臉上亦多了甜美的笑容。「她現在睡醒後已沒有哭,她有時和妹妹爭執後,還會主動和妹妹說對不起,語言表達能力進步了很多!」悅悅媽媽續說:「最窩心的是,她現在會常常攬著我說:『媽咪,我好愛你!』,亦會經常對妹妹說:『家姐很愛你呢!』」媽媽難掩心裡溫暖而甜蜜的感覺。「愛」是連繫著一家人的繩子,說出口的「愛」能讓一家人在困難的生活中,添上無限的温暖和動力。

請相信我,我會一直進步。」

快將四歲的希希,被評為整體發展遲緩及自閉症譜系。他患有嚴重言語理解障礙及表達遲緩問題,未能發出有意義的聲音。他與人沒有眼神交流,對別人的叫喊亦沒有太大的反應,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只想他可以做到一般小朋友都做到的事」爸爸道。

9個月前,希希剛到中心接受訓練時,因未能接受新環境,每次都在中心外面大哭接近1小時。於是治療師將「治療」的地點移師到操場,讓希希在感覺安全的環境下與治療師建立互信的關係。經過一個多月的嘗試,希希現在已經可以開心地走入治療室內做訓練。言語治療師透過不同的活動,如輪流推車給對方或模仿言語治療師玩不同的玩具,從中讓希希學習運用基本日常用品的技巧,藉此提升希希與人的互動能力和與人眼神接觸的時間。言語治療師亦讓希希嘗試用飲管飲水,加強他口部肌肉活動的能力。此外,因希希是一個整體過敏的小朋友,職業治療師便透過感覺統合訓練,如觸覺板和打鞦韆等,循序漸進地安撫他焦慮的情緒,滿足他感官需要,從而改善他過敏的反應。在疫情下,治療師成功幫助希希減輕觸感過敏的情況,他不再抗拒佩戴口罩,這成為家人在疫情中最興奮的事。

有一次爸爸前來中心興奮地分享: 「希希現在會自己跑來我身邊,定定地看著我雙眼,好像在表達他很想跟我玩,感覺我們終於連繫到了!」希希現在可以一覺睡到早上,半夜經常哭鬧的情況亦減少了,一家人的精神狀態都得到改善。希希的固執行為亦比之前減少,他已可以自行用水管杯飲水。「他有時都想我拿奶樽裝水給他,但我多說幾次不可以後,他好像明白了,沒有再哭鬧。」一家人看著希希的進步,都感到十分欣慰。其實只要父母對孩子有「相信」,孩子必定會感受得到。

言語治療服務對象  由兒童長者

近年,樂善堂的言語治療服務發展已由中心為本,伸延到學校、社區及長者院舍。治療師為學齡兒童提供個別的校本專業訓練,如發音能力、口腔肌肉功能、聲線及說話流暢度等,提昇學童的語言及溝通能力。此外,治療師亦走進長者院舍,為長者改善溝通及吞嚥問題,包括了解長者的進食、溝通及口部肌肉能力,為長者設計個別的口肌及吞嚥訓練計劃。

疫情下  停課不停學

在疫情下,幼童的學習大受影響。中心社工及治療師亦即時變陣,由實體教學改為網上教學,治療師亦在教材方面重新安排,透過視像和學童進行互動。同時,社工們亦為家長提供心理輔導,以幫助家長與孩子一同渡過疫情。

樂善堂SEN服務發展多年,一直以跨專業團隊回應基層的需要,隨著服務需要走到社會不同的角落。未來,無論遇到任何困難,樂善堂都會繼續堅守崗位,為學童及家長擔當SEN障礙賽領跑員的重任!

 

返回